欢迎来到高州二手车网!
高州大型二手车资讯平台

宝马  奔驰  福克斯  

驾驶技巧

侧碰气帘弹出不完整 比亚迪-元碰撞测试简析

发表时间:2017-01-24 10:00:37    点击:

[电动邦 碰撞解析] 2017年1月10日下午,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比亚迪BYD6420S5M 型多用途乘用车(元 1.5L手动尊荣型),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实车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碰撞试验,此次碰撞的是汽油车,但就部分车身框架及相关安全性设计而言,该碰撞测试对比亚迪-元的纯电动版本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碰撞测试结果简述


1、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碰撞后,引擎舱出现吸能溃缩。前排正副驾驶位气囊、非驾驶侧气帘与气囊弹出;前排假人腿部与内饰板接触,后排假人未发现与前排座椅基础,但儿童安全座椅内的假人与前排座椅接触,安全带都是处于扣紧状态。


2、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


碰撞后,驾驶位侧气帘、侧气囊弹出;左侧车身门板变形严重;驾驶员


头部与车辆接触,后排乘坐人员与门板接触。


3、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碰撞后,引擎舱溃缩变形,前排安全气囊弹出,驾驶位一侧的侧气帘正


常弹开;副驾驶假人与车身接触,后排假人活动幅度不大,安全带处于


扣紧状态。


4、鞭打试验:


假人运动幅度较小,头部与头枕接触正常,因鞭打试验主要考核头枕对头颈部的保护情况,需根据假人身上的传感器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受伤情况还需等待试验结果。


❑ 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碰撞后,比亚迪元的引擎舱明显吸能溃缩,发动机舱盖弯折;前排安全气囊正常弹开,副驾驶一侧的侧气囊与气帘弹出;驾驶员及前排乘客与车辆的内饰接触,有明显的痕迹;后排成年假人未发现与前排座椅接触,儿童安全座椅内的儿童假人头部与前排座椅有接触。



❑ 车辆外观变化


1、车身前机舱溃缩变形


2、前保险杠溃缩变形


3、前风挡玻璃完好


4、发动机舱溃缩变形


5、翼子板溃缩变形


6、A柱无明显变形


7、B柱无明显变形


8、C柱无明显变形


9、车顶部无明显变形


❑ 车辆内部变化


1、驾驶员气囊打开良好


2、前排乘客气囊打开良好




3、前排乘客侧气囊打开良好


4、前排乘客一侧气帘打开良好


5、假人头部(驾驶员)被气囊弹出


6、假人头部(前排乘客)与气囊接触明显



7、假人膝部及小腿与前舱接触痕迹明显(驾驶员、前排乘客)


8、前排假人坐姿正常(驾驶员、前排乘客)


9、后排假人坐姿正常


10、后排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儿童假人与前排座椅有明显接触



❑ 碰撞测试试验规则


试验速度不得低于50km/h。试验车辆到达壁障的路线在横向任一方向偏离理论轨迹均不得超过 150mm。在前排驾驶员和乘员位置分别放置一个 Hybrid III 型第 50 百分位男性假人,用以测量前排人员受伤害情况。在第二排座椅最左侧座位上放置一个 Hybrid III 型第 5 百分位女性假人,最右侧座位上放置一个 P 系列 3 岁儿童假人,用以考核乘员约束系统性能及对儿童乘员的保护。


❑ 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碰撞后,引擎舱溃缩变形,防撞梁变形,左纵梁变形,A柱轻微变形;驾驶位安全气囊、侧气囊、驾驶位一侧安全气帘弹出;撞击侧驾驶员与后排乘客与车辆有明显接触。



❑ 车辆外观变化(可将对电池组的影响入内)


1、车身前机舱溃缩变形


2、车架左纵梁严重变形


3、前风挡玻璃完好


4、发动机舱溃缩变形(电动机)


5、翼子板溃缩变形


6、A柱轻微变形


7、B柱无明显变形


8、C柱无明显变形


9、车辆前悬架严重变形


10、车身底部轻微变形


11、车身顶部轻微变形


❑ 车辆内部变化


1、转向柱明显变形


2、前后排座椅无明显变形



3、驾驶员气囊、侧气囊、前排乘客气囊、安全气帘正常弹出


4、撞击侧驾驶员与后排乘客与车辆接触明显



5、假人腿部与前舱接触明显(驾驶员、前排乘员)


6、前后排假人坐姿正常(驾驶员、前排乘员)



❑ 碰撞测试试验规则


即试验车辆40%重叠正面冲击固定可变形吸能壁障。碰撞速度为64km/h,偏置碰撞车辆与可变形壁障碰撞重叠宽度应在40%车宽±20mm的范围内。在前排驾驶员和乘员位置分别放置一个Hybrid III型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用以测量前排人员受伤害情况。在第二排座椅最左侧座位上放置一个Hybrid III型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用以考核安全带性能。


❑ 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


碰撞后,左侧车门变形明显,凹陷程度较大,车门防撞梁明显突出;驾驶员侧气囊、气帘正常弹出;撞击侧前排假人头部与车顶边缘内饰板接触明显,后排假人头部、身体均与车门内饰板接触明显,安全带紧扣。



❑ 车辆外观变化


1、车辆左侧凹陷


2、左侧翼子板明显变形


3、A柱变形不明显


4、B柱明显向内侧缩进


5、C柱变形不明显


6、撞击侧前后车门均有变形


7、左侧车窗为发生破裂


8、左侧车顶未发生明显变形



❑ 车辆内部变化


1、左侧车门内饰板明显变形


2、侧气囊正常弹出


3、驾驶员气帘正常弹出



4、驾驶员头部与车顶内饰板接触明显


5、后排假人与车门内饰板接触明显



❑ 碰撞测试试验规则


侧面碰撞,即移动台车前端加装可变形吸能壁障冲击试验车辆驾驶员侧。移动壁障行驶方向与试验车辆垂直,移动壁障中心线对准试验车辆R点,碰撞速度为50-51km/h(试验速度不低于50km/h)。移动壁障的纵向中垂面与试验车辆上通过碰撞侧前排座椅R点的横断垂面之间的距离应在±25mm内。在驾驶员位置放置一个EuroSID II型假人, 用以测量驾驶员位置受伤害情况。


❑ 鞭打试验


假人运动幅度较小,头部与头枕接触正常。具体情况需综合假人身上的传感器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受伤情况需等待试验结果。



❑ 碰撞测试试验规则


鞭打试验是指将试验车辆驾驶员侧座椅及约束系统仿照原车结构,固定安装在移动滑车上,滑车以速度变化量为15.65km/h(正负0.8km/h内)的特定加速度波形发射,模拟后碰撞过程。座椅上放置BioRID II型假人,通过测量后碰撞过程中颈部受到的伤害情况,用以评价车辆座椅头枕对乘员颈部的保护效果。


❑ 编辑对碰撞测试结果的疑问


1、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碰撞后,非驾驶员一侧的安全气帘前后排都弹了出来,是出于安全保护还是过于敏感?


虽说安全第一,但这个侧方安全气帘也不便宜啊!何况这次是正面的碰撞试验。


2、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碰撞后,后排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儿童假人与前排座椅发生接触,是儿童安全座椅固定问题或者说安全座椅的安全带问题,还是说前后排空间过小引发的?


讲明白具体原因,需要考虑众多因素。但值得提醒的是,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希望车主在安装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时,最好与前排座椅保持一定的距离,安全座椅及座椅的安全带也要固定好。


3、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碰撞后,虽然驾驶位的气帘正常弹出,但是驾驶员的头部还是与车辆有接触,是因为驾驶员的太高了?还是安全气帘本身的设计位置与面积并未考虑到碰撞范围?


可能是过于吹毛求疵,不过从碰撞试验结果看来,比亚迪元这款车可能更适合一些身形娇小的人驾驶。


4、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碰撞后,撞击侧的后排安全气帘并未弹出,左侧假人与车辆接触明显。正面测试时,非驾驶员一侧的前后安全气帘都弹出,而此次撞击侧的后排安全气帘“卡壳”了,这个设计你们怎么看?


这个问题解答不了,目前处于懵逼状态。一定要出现的时候,卡壳了!



❑ 邦点评


比亚迪元的碰撞测试,还是给了小编很多“惊”与“喜”的。惊的是它在关键时刻出现“卡壳”,喜的是驾驶员与前排乘客的安全配置还是正常触发并起到安全保障作用的。多角度的碰撞测试后,车身框架保持的还算不错,ABC柱没有明显的变形,前风挡玻璃与左侧玻璃也能保持完整,没有发生碎裂;虽然后排乘客在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时,并未能得到安全气帘的保护,但坐姿与安全带的作用也属达标。


鉴于本次拿到的碰撞测试报告略显简陋,等C-NCAP发布正式的测试结果后,还是要为各位做个详细的解析。

热门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