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州二手车网!
高州大型二手车资讯平台

宝马  奔驰  福克斯  

二手车行情

豪赌金融、经历彷徨过后,二手车电商应回归交易本质 【高州二手车网】

发表时间:2018-08-23 10:00:57    点击:





  当投机游戏和资本故事讲到尽头,一切终归平静,然后回归商业生意的本质。2018年下半年的二手车电商行业,曾在2017年号称“一成首付开新车”的汽车金融企业们,显得尤为低调。经历“风暴”之后,舆论场也蔓延着汽车新零售故事集体哑火的声音。


图片来自“123rf.com.cn”


  故事,似乎再也讲不下去了。

  在2017年初,推举“以租代购”的汽车新零售广告战处于最疯狂的时刻,不乏一些一线城市的影子。当时某行业观察人士调侃,“有些一线城市明显限牌,推行融资租赁如空中楼阁,显然和转化率毫无关系,所以这些广告仅仅是toVC,但企业并不在意,这很有意思。”

  不过,去年11月,易鑫集团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发行价7.7港元,募集资金净额超65亿港元,但上市很快就跌破发行价并股价振荡下行,至今被评论未“上岸”。而优信集团今年7月初正式在纳斯达克市场IPO(首次公开招股)上市,挂牌当日,股价一度触及8.16美元的低点,跌穿了每股9美元的IPO发行价,至今仍在低位徘徊。

  这些,都宛如当头棒喝,敲打着曾经狂热的企业和资本,最后一地鸡毛。2017年底开始,企业疯狂洗刷市场的节奏也慢了许多。汽车后市场企业和VC们集体陷入沉思,开始思考二手车电商的生意本质。

  单从模式上看,二手车电商目前商业模式分为C2C、B2C、C2B,但前两者似乎更容易对下游C端的消费行为产生金融需求的延伸,更容易陷入彷徨的“陷阱”,相对于C2B生意中必不可少的供应链金融,前两者的风险也更加不可控。笔者曾此前撰文,C2B是二手车电商终局,从趋势上看,各个企业的认知正在趋同。

  迷乱与彷徨 未被验证的商业模式

  曾经的一些企业都寄希望复制粗放的市场拼杀,以获得用户的占有率,但结果似乎并不奏效。

  罗兰贝格的《2017年中国汽车金融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约为38.6%(此比例为乘用车新车的渗透率,不包括二手车和商用车),其中, 汽车金融公司、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的 渗透率分别为23.2%、12.7%和2.7%。

  即使是现在,中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不足欧美国家(70%以上渗透率)的一半水平,二手车金融的渗透率更低,仅为8%。所以在这样的渗透率水平,开拓C端汽车金融市场比想象的要难。

  宏观市场的渗透率实际和资产情况有关。众所周知,新车销售渠道和资源一直被主机厂体系主导和控制,留给汽车新零售企业的车源结构是否优质,大家心知肚明,至今没有一家汽车电商公开宣告自己金融业务规模性盈利。例如易鑫、优信,有评论称它们的商业模式都还没有被持续的盈利验证,另外,国内备受关注的趣店,赴美上市半年后当时的PE也仅有4.21倍。

  除了“未上岸”的易鑫,近些年出现意图分一杯羹的平台令人眼花缭乱,这其中某些平台不乏具有一定的投机性。弹个车、毛豆新车、花生好车、优信新车、神州买买车、备胎好车、美利车金融、来用车等。

  但是,大多数汽车金融机构采用直租,业务开展消费金融的前提是需要自购车辆,这就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为严峻的考验。如果没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持续的资金来源,汽车金融机构会承担非常大的资金压力,盈利更是难以实现。

  其次,车辆估值体系尚未成熟,剩余价值预测偏差大,直接影响了融资租赁期结束后的车辆处理,尾端风险不可预知。对于汽车金融公司,VC们更多是在赌明天,而明天永远是未知数。

  在二手车电商领域持续观察的某VC人士透露,现在的资本市场不再看好二手车电商能不能讲故事,或者把自己定义为金融公司,而是比较关心商业和生意的本质,你能否通过交易而实现盈利?毕竟,交易才是互联网和线下最基础的场景,通过交易延伸出的落地服务、设施建设、全国物流是比较可行的延伸理念,对金融而言,也是后端配套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手段,所以不应喧宾夺主,成为交易电商主要的生意。

  二手车电商应回归交易的商业本质

  但实际上,目前一些二手车电商在交易始终无法实现盈利,烧钱带来巨亏后,普遍面临的问题,在面对天花板的时候,不得不将主营业务集中在金融,做最后的赌注。

  企业豪赌金融背后,资本似乎却在冷静。

  舆论普遍认为,金融不能作为二手车交易平台的主营业务,一方面是由于国内金融渗透率远不足外国水平,在粗放市场投放下转化率也会相对较低,另一方目前整个汽车金融行业有着线下模式重、资金成本高等顽疾,直接决定了公司的盈利水平普遍不高,并且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都比较低,对企业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并付出更多的成本。因此,无论是市场还是资本,都认为交易才是二手车电商的本质,是应该集中发力的主要业务。

  二手车电商的行业价值并不能完全通过押注金融业务来体现,对于他们来说,交易终究是健康的经营本质,是获得营收的直接途径。以美国专注于二手车交易的平台CarMax为例,其市值已经突破145亿美元,超过Autonation和KAR Auction的市值总和。梳理后发现,CarMax在2017年累计总销售和营业收入171.2亿美元,其汽车交易收入占比远大于金融。

  前文已经提到,C2B模式是二手车电商终局,而在这一模式中,车置宝已经凭借对交易的深耕实现盈利。今年其D轮融资中也宣称,将以400%的增长率实现交易量和营收增长。其CEO黄乐在后续接受外界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交易一定是可以盈利的,而且应该是二手车电商的根基,而所谓的二手车金融业务等,可以是纯利润、净利润的补充。

  对二手车电商而言,基础设施关系到交易的规模,而交易规模也关系到盈利的规模。

  作为同样以跨区域交易著称的C2B平台,来自德国的Auto1实现了个人和经销商在整个欧洲无缝交易,借助大数据分析和物流技术匹配跨区域的供给和需求。虽然总部位于柏林,但其在30多个国家拥有业务和基础设施,2016年成交了逾30万辆二手车,营收达到15亿欧元。此前,Auto1还获得软银注资的4.6亿欧元,估值高达29亿欧元,足见以交易为主业的二手车电商模式是成功的。

  再比如广汇集团、澳康达、车王二手车超市这样的经销商,同样也是以二手车交易为基础,并逐渐成为中国二手车经销商市场的标杆企业,对于他们来说,交易始终是获得盈利的根本。另外,有着印度版人人车之称的Truebi,之所以去年能获得小米雷军和顺为资本青睐,同样是靠着基于布局全国的二手车真实交易。

  所以,二手车电商的经营和商业模式,需要经过交易实现盈利的验证,让资本和市场看到预期并认可。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总二手车交易量达1240万辆,二手车与新车销售量之比为0.5:1,远低于美国市场上的2.4:1。此外,中国市场上的二手车交易量将迅速增长,到2022年时或将达2960万辆,相比之下2017年为1240万辆,复合年增长率可能达19.0%。

  相对于金融市场,对行业而言,未来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仍然是万亿级的蛋糕,对于专注于交易类的平台更是充满发展机遇,在广阔的实体交易市场,以交易为基础实现企业盈利,应是当下二手车电商们应该注重的经营之本。资本在二手车电商的投入已经到了中后期,企业融资机会越来越小,想要获得更多资本,必须提高效率,解决自身的盈利和造血问题。

免责声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还有问题要问?关注微信,为您实时在线解答关于二手车买卖、置换、过户、售后的各种问题。


热门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