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行情
20年来,中国汽车恐将首次失速? 【高州二手车网】
发表时间:2018-09-12 10:01:13 点击:
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低迷。从5月开始,中国汽车销量逐月下滑,增速开始回落。今年7月,汽车销量低于去年与前年同期;如今8月已过,市场尚未回暖,销量下滑幅度反而进一步增大。
9月10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8月,全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73.4万辆,同比下降7.4%。1-8月累计销量增速拉低至1.3%。
“历年来,6、7月份因受季节因素影响,市场增长相对比较平淡。但是,8月是车市由弱走强的转折点,然而今年8月汽车销量仍然在加速下跌,可见市场之严峻。我们预计,今年乘用车整体增速将是零增长或微负增长,负增长的可能性很大。”9月11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
受去年四季度销量基数大、楼市持续走强、部分地区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等因素的影响,年末的车市压力正在逐渐显现。乘联会预测,今年乘用车市场的增长将低于年初4%判断,假设没有刺激性政策的出台,预计全年汽车零售增速为-1%,批发增速为0%。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汽车行业持续增长的纪录或将被打破。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汽车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更多合资企业进入中国。我国汽车销量从2001年的237万辆增长到2017年的2880万辆。
不过,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仍然维持着增长率3%的市场预期。
“我们目前还没有全年销量负增长的判断,目前还是维持在3%。前8个月整体市场增速还在3.5%。也不能完全用这一两个月来看,可能还是会存在一些变数,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9月11日,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对智库君表示。
多重因素致销量下滑
历年来,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夏季是购车淡季,但8月是市场走势的关键转折点。
因为8月临近开学季,刺激了部分家庭的购车需求,天气好转也让部分消费者看车热情回升。智库君在查看过去两年中国汽车销量各月度数据时发现,市场的整体走势表现为:在7月份汽车销量跌至“谷底”之后,8月销量开始反弹并逐月走高。
然而,今年8月的市场不但没有触底反弹,反而跌得更深。这也意味着,中国车市进入“寒冬期”,不只是季节因素造成的周期性冷淡。
崔东树认为,今年车市持续走低,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总体经济走势良好,但经济走势出现结构性分化,部分群体购买力受到影响;第二,中西部地区楼市走强,部分家庭花钱购房后,购车消费暂时走低;此外,在金融去杠杆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的股市低迷、P2P频暴雷,导致部分居民的财富受损,消费者购车心态暂时受到影响。
“过去几年,中西部市场是中国汽车增长的主要来源。但今年,中西部市场销量下滑明显,东部市场走势相对平稳。”崔东树表示,短期内以上几点影响消费的因素仍难以消除。同时,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也会逐步体现,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部分群体消费降级现象也有所体现,因此今年的秋冬季车市较上半年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影响汽车销量的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购置税政策。
201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低迷,年中同样出现了连续4个月同比下滑,且前8个月月度累计产销量已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当年9月底,为进一步降低消费者车辆购买成本,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小排量等节能环保车型发展,遏制车市下滑趋势,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时间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
这一政策对市场提振的效果十分明显,汽车月销量持续攀升,中国乘用车年销量首次突破2000万辆。2016年,中国汽车销量进一步提升至2802.82万辆,同比增长13.6%。2017年,购置税优惠政策由之前的5%调整为7.5%,车市的整体增速放缓,最终完成销量2887.9万辆,仅增长3%。
2018年,购置税优惠政策完全退出,三年的政策刺激提前透支了今年的部分销量。而在今年剩下的4个月,月均销量必须达到270万辆才能与去年持平。不过,今年只有1月的销量高于这一数字,这是因为当时部分厂家延续购置税优惠,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
过去三年,受购置税政策变动影响,车市在四季度实现爆发式增长,造成同期市场基数大。没有明显的外力拉动作用,难以达到去年的销量水平。
“市场正面临政策后遗症的低速增长。今年没有政策刺激的话,后面几个月就会很艰难。”崔东树说。
不过,尽管今年中国车市面临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增长压力,但从长期来看,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这只是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暂时性的低迷,汽车销量并未触及天花板。”崔东树预计,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未来极有希望突破4000万辆,目前只是增速放缓,导致时间后延。
许海东同样对中国未来车市保持乐观态度,他表示:“中国汽车市场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还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丰田、日产、宝马等一众知名车企都在考虑在中国扩产,正是因为对中国汽车市场前景的看好。”
消费升降级令市场结构变化
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的影响,在车市下跌中同时体现。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调整。消费升级,带动了豪华车的增势;而消费降级,体现在SUV市场从今年6月开始出现的持续下滑。
“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是看五六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一二线、二三线主要是新车换旧车的需求,体现的是一种质量的增长。从数据可以看出,高端车市场在增长,下滑的是SUV,尤其是自主品牌SUV,定位相对低端,满足的正是五六线城市购买群体。”许海东表示。
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2%,自主品牌SUV的销量下滑14%。但豪华车市场逆势上扬,零售同比增速达4%,其中豪华轿车同比增长12%。
崔东树认为,汽车消费降级的明显特征是,SUV销量持续下滑尤其时自主品牌SUV下滑严重,但轿车市场相对稳定,入门级轿车继续保持着较高增长趋势。
一般来说,同样级别下,SUV比轿车售价贵、油耗高、保养费用高,消费者对价格也更加敏感。如果经济不景气,部分消费者就会转变自己的购买取向。
这让前几年靠SUV带来市场红利的自主品牌压力倍增,在竞争中显出疲态。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8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仅38.2%,为近3年来最低点。自主品牌SUV的市场份额53.8%,下降5.8个百分点。销量前十的厂商中,自主品牌仅上汽通用五菱和吉利占两席,长安和长城跌出前十。自主品牌前十五名企业中,仅6家实现销量增长。
除了市场的瓶颈外,中国品牌SUV还面临着合资品牌的冲击。今年成品油价格已经连续10次调高,油耗较低的日系SUV逐步走强;此外,随着大众、丰田开始发力中国SUV市场,市场空间进一步遭到挤压。
“相对来讲,自主品牌和外资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和实力有一定的差距。市场不好情况下,原来靠SUV的低端的企业和产品会出现快速的回落,或者竞争不过外资的品牌,这种情况也会成为一种常态。除非我们自主品牌把产品质量、竞争力提升上去,才能够和外资品牌竞争,提升市场份额。”中汽协秘书长助理陈士华对智库君表示。
自主品牌内部分化也在加剧,优势自主品牌开始显现,边缘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事实上,不久前,随着长安汽车1元收购长安铃木的日方股份,有着“小车之王“称号的铃木正式退出中国市场。铃木败走中国,就是因为未能跟上中国市场变化节奏,对市场战略进行调整,低端化品牌形象未能扭转,只能黯然出局。
许海东表示:“中国的增量肯定还是持续的,消费升级下,自主品牌做得好也可以有高端车,比如长城的WEY、吉利的领克。自主品牌也有很多客户,也在成长,参与竞争。但也会有一些弱势企业在竞争中倒下,最后一定会有一些兼并重组。”
中国品牌走向何处?
智库君统计17家中国主流汽车上市公司半年财报发现,有7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下滑超过40%,福田汽车、一汽夏利、海马汽车三家企业净利润为亏损。其中,依靠自主SUV“闯出一片天”的长安、江淮、海马等企业,净利下滑严重。
SUV红利消退,中国品牌亟需找到新的增长点。
两家增幅最快的中国品牌,似乎率先找到了答案。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8月,吉利和比亚迪乘用车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7.1%和23.6%。吉利靠的是“轿车、SUV两条腿走路”;比亚迪则是依靠新能源。
乘联会数据显示,1-8月吉利累计销售狭义乘用车99.8万辆。其中轿车销量为41.7万辆。轿车和SUV的销量比例为42:48,在自主品牌中产品布局相对均衡。
成都车展期间,与大多数自主品牌为抢占“金九银十”推出新的SUV时,吉利上市了一款A级轿车缤瑞。吉利汽车总裁安聪慧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多次强调了轿车对于吉利的重要性。
“轿车始终是吉利汽车的根基,无论市场竞争多残酷,我们从未放弃对轿车的坚守。任何一个知名的国际化汽车大集团,一定有全球知名的轿车产品,比如大众帕萨特、丰田卡罗拉和本田思域等。而吉利在销量突破百万辆之后,同样要在轿车市场有强大的实力。”安聪慧说。
比亚迪的异军突起则主要依靠新能源汽车。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0.5万辆,同比增长89%,在狭义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占率达到20.9%。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是今年车市的最大亮点。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1万辆,同比49.5%。全年累计销量达到60.1万辆,增长88%。
“今年新能源乘用车有可能突破90万辆,新能源整体突破120万。尽管目前体量仍旧很少,但市场增量将持续上涨,未来新能源车的增量或将取代此前燃油车的那部分增量。”崔东树说。不过,随着合资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并相继进入中国,以及一大批造车新势力的涌现,新能源市场竞争也将变得异常激烈。
免责声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还有问题要问?关注微信,为您实时在线解答关于二手车买卖、置换、过户、售后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