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州二手车网!
高州大型二手车资讯平台

宝马  奔驰  福克斯  

驾驶技巧

3.15要来了 二手车电商们开始颤抖了吗

发表时间:2017-03-14 12:47:30    点击:



  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马上就要举行了,每到这个时候,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吃瓜群众早已搬好了小板凳坐等好戏开锣,而各大企业的公关们则如临深渊,如坐针毡。


  如果说消费者是上帝的话,那么每年的“3.15”便是上帝的“审判日”,据说这是315晚会开始前,各企业的状态~~



  二手车电商平台或难逃审判


  过去两年,资本的大量涌入使得二手车电商平台迅速扩张,如今二手车电商已经成为二手车行业中的重要部分。不可否认的是,二手车电商平台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二手车行业的发展。不过就是走得太急,步子迈的有点儿大,而步子迈得太大的后果就是,容易扯着蛋。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16年汽车消费维权问题频发,消费投诉仍高居不下。据统计,汽车类投诉有35802件,排在具体商品投诉的第二位,其中二手车投诉是主要投诉体现之一。


  可以说,如今主流的几大二手车电商平台或多或少都曾经历过不光彩的“门事件”,瓜子二手车的“调表车门”、人人车的“事故车门”,以及最近优信二手车陷入的“数据造假门”……无论是真实存在的还是竞争对手刻意抹黑,总之,过去一年关于二手车电商的负面频频被曝光。如今“审判日”即将到来,二手车电商们开始颤抖了吗?



  前 “车”之鉴


  记得去年3.15晚会上,车易拍因买家和卖家两个交易后台价格存在差异被曝光之时,行业内不少人士为车易拍鸣冤呐喊,认为这只是行业内的通用做法,比车易拍性质更恶劣的多了去了,车易拍只不过是做了替罪羊。确实,车易拍作为行业内最早的二手车拍卖平台之一,相比其他新兴平台,车易拍在行业内的口碑算是不错的了。被央视点名之后,车易拍元气大伤。


  是央视杀鸡儆猴搞错了对象吗?不对啊,车易拍确实存在上述问题。车易拍的做法错了吗?没错啊,业内都是这样做的。那到底哪里出错了呢?是行业发展方向出现了问题,而车易拍充当了行业纠偏的牺牲者。所以说,如果这次有二手车电商被点名先别急着喊冤,也许对行业发展而言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大到王朝的更迭,小到企业的改革,每一次进步都需要有流血牺牲。


  B端已足够混乱


  二手车电商平台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投诉?几乎每家都有涉及。二手车是非标品,消费者天然对它有一种不信任感,一个很小的瑕疵经过心理作用放大后就可能演变成一场投诉或维权。


  不是电商平台的影响力不够(平台的影响力经过广告大战已经有了),而是整个二手车行业的影响力不够,行业的影响力不足以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二手车的决定。不是消费者不信任某一平台,而是消费者不信任二手车。再加上各平台之间的互相攻击、抹黑,消费者早被吓跑了。二手车行业的影响力建立不起来,二手车电商平台想要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只能是舍本逐末。所以,二手车电商平台之间的相互攻击绝对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目前,二手车电商之间的战争已经足够混乱,模式之争、规模之争、数据之争……PR们所热衷的这些无非是为了下一轮融资讲一个好故事,这也是许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的选择:挣完投资人的钱狗带or快速做大上市敲钟走向人生巅峰。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不会关心,你是行业第几,你规模如何,我只关心我买的车是不是没毛病,是不是值得。正如我点一份外卖,我不会关心它是骑电动车送来的还是骑自行车送来的,我关心的是菜品质量和送餐效率。



  二手车电商首先它是一个商业组织,商业组织的第一目的是盈利;第二,二手车电商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关注和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腾讯,阿里,百度莫不如是,而靠烧钱、补贴换市场的伪互联网创业公司大都不得善终。奉劝各位投资人一句,如果现存的二手车电商平台没有符合以上两点的,或不往以上方向努力的,还是不要跟投了,省的投进去的钱打水漂。二手车行业如今已经足够混乱,保留两三家二手车电商平台良性竞争就好,不需要过多的搅局者,也许搅着搅着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C端影响力就搅没了,那样的话就真的危险了。车易拍迅速衰落的原因之一就是,被央视点名之后,失去了C端消费者的支持。


  论持久战


  当你在一个圈子久了,眼光就会局限,有时候你需要跳出来,转换一下立场。打垮对手,抢占市场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对手倒下来,还会出现另一个,无休无止……


  关键是,二手车电商要跳出“对抗”的思维,共同打造二手车行业的C端影响力,唤醒终端消费,回归商业本质,真正做到以消费者为核心。二手车本身是非标产品,二手车市场制度还不够完善,产业政策需要一条一条落实,而二手车电商的口碑则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服务也需要一步一步的落地,所以,二手车电商之间的战争注定是一场持久战。而持久战的精髓不是占领,而是渗透,谁能最大程度的渗透C端消费者,谁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热门车源